談粵曲的工尺譜
學習任何種類的音樂,必須接觸到樂譜。學習古典音樂,彈奏鋼琴、小提琴等樂器,大家要認識五線譜。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大家要認識簡譜,有時也需要五線譜。學習粵曲,大家要認識工尺譜。當然,要做一個全面的音樂人,最好三種譜也能夠掌握。
今次和大家談談粵曲的工尺譜。認識工尺譜有幾種層次。最基本的當然是要知道那些「上尺工反六五彳乙生」等工尺譜上的樂音如何唱出來。如果我們認識簡譜,就可以將這些樂音唱成「12345671」了。如果可以做到這點,我們就可以將粵曲曲紙上的工尺譜唱出來。這樣,我們很快便可以學識一首新曲。我們也不用把新小曲視為一種障礙了。
第二種層次是我們要做到能夠將自己識唱的唱段用工尺譜唱出來,不論是梆王、南音、小曲或其他唱段,也不論是何種調式。當然,如果有需要,也應該可以將這些唱段的工尺寫出來。和大家談一些經典的唱段。我相信大家都聽過由梁醒波及鳳凰女唱的《光棍姻緣》。起初的那一句「擔番口大雪笳,充生哂認經理」大家都識唱。那麼這一句的工尺是甚麼?這是廣東音樂〈青梅竹馬〉的第一句,工尺是「五生工六五,生五六工六五生六」。白燕仔的名曲《夜戰馬超》開始很有氣勢的「蛇矛丈八槍,橫挑馬上將」是廣東音樂〈賽龍奪錦〉的第一句。你知道這一句的工尺嗎?答案是「尺上工六五,尺五反工六」。要達到這層次,我們要多些唱工尺譜。筆者很喜歡在一個人散步時將一些樂段用工尺譜唱出。例如我會唱唱各種南音的板面,或者〈反線二王〉,或者各種小曲等。有時我甚至將一些古典音樂的旋律用工尺譜唱出。相信很少人會好像我這樣做吧。
下一個層次是甚麽呢?粵曲一般用的調式(線) 有合尺線(包括正線及乙反線) 、上六線(反線) 、尺五線及士工線。假設合尺線是C調,那麽上六線便是G調、尺五線是F調、士工線是降B調。合尺線的合尺兩個音、上六線的上六、尺五線的尺五及士工線的士工為相同的音。這點有重要。我們要了解各種調式的工尺譜彼此之間的關係。你知道合尺線的「生」音和上六線的「彳工」那一個較高嗎?我曾經將這問題及同類的問題問過一些唱了很多年曲的曲藝愛好者。能夠說出正確答案及道出其「所以然」的很少。有些人起初還不明白我的問題呢!《重台泣別》一曲中有一段〈餓馬搖鈴〉,其中有一句「多感嬌容」,那個「多」字,是要唱到正線的「生」的。《斷橋》尾段小曲〈焚稿詞〉的一句「笑擁月裏仙」的「仙」字是唱到反線的「彳工」的。兩者均是高音。那一個較高呢?答案是正線的「生」。正線的「生」相當於高音C,而反線的「彳工」是B。這兩個音的「音程」是一個「小二度」,兩者相差半個音數。再來一個問題。正線的「五」音也頗高,這個音相當於反線的甚麽音呢?答案是「彳尺」,兩者均是A音。
讓我們再做一些習作。粵曲上有時用一些樂音來模擬清早的雞啼聲音,表示天曉了。《艷曲醉周郎》一曲起初一段「士工慢板」前便有這個音效。粵樂名家林浩然的〈村曉〉一曲,也用了這個音效。其工尺是正線的「亿工尺尺,亿尺,工五六六,工六」。來一個深一些的問題。如果我們要用反線來奏出這個音效,音的高低要和前者一樣,工尺是甚麽呢?答案是「工五六六,工六,五彳尺生生,五生」。王粵生所作的一曲〈懷舊〉是反線的,工尺是「彳尺彳尺生彳尺五五生彳尺,反六五生六五反工尺……」。如果用正線去演奏,要和前者的高低一緻的,工尺是甚麼呢?答案是「五五六五工工六五,上尺工六尺工上乙士……」。
一般來說,在粵曲中的小曲多數是合尺線或上六線的。有些小曲可以用合尺線或上六線,例如〈春江花月夜〉、〈秋江哭別〉、〈四季相思〉等等。用士工線或尺五線比較少。但,為甚麼〈絲絲淚〉老是用士工線的呢?在粵曲上,〈絲絲淚〉多是用來連接上一段合尺線收「尺」或「合」的唱段。我們看三個例子。在《幻覺離恨天》一曲中,旦唱完一段〈乙反木魚〉後,有一段音樂托白,工尺是合尺線的「六生五六反六工,工六尺工尺上乙士上尺,尺六反六尺六反六工尺六工尺」,是收「尺」的。這個音與士工線的〈絲絲淚〉的首句「工---工尺上尺工尺上尺工」的首個音「工」是同一個音,所以連接得很順暢。同一個原因,在《雷鳴金鼓戰笳聲》中,生唱完一句收「尺」音的〈合尺花〉「又怕未成曲調已魂銷」,緊接着的〈絲絲淚〉「哀今朝…」,連接得也天衣無縫。在《沈園會》中,〈絲絲淚〉是用來連接一段收「合」的〈乙反滾花〉「沈園一別會無從」的。這個音和士工線的〈絲絲淚〉正式唱段「士上尺工尺上士,合亻工伬亻工合士,反工尺上乙士」的首個音「士」是同一個音。這個連接也很自然。
幾好呀!
回复删除你好, 非常感谢你的分享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