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3日星期六

馬連良紀念系列觀後感


馬連良紀念系列觀後感

一代京劇大師馬連良(一九零一至一九六六) 於一九零一年二月廿八日誕生,今年香港藝術節四十周年,邀請到北京京劇院帶來三場經典馬派劇目,紀念馬老誕辰111周年。這次演出的總策劃馬龍乃馬連良之嫡孫,藝術總監張學津乃馬連良的親傳弟子。演出的項目是兩齣大戲及一枱折子戲。演出的日期分別為二月十日、十一日及十二日,地點是香港大會堂音樂廳。主要的演員有李宏圖、朱強、陳俊傑、姜亦珊、韓勝存、黄彥忠、黄柏雪、馬小曼、高彤、穆雨等。其中朱強、高彤及穆雨三人均為張學津的弟子。馬小曼為馬連良的幼女。

 

十號晚,上演《趙氏孤兒》全劇。這是一齣古典名劇,最早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元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作者為紀君祥) ,一個是南戲劇本,名為《趙氏孤兒報寃記》。明朝人根據南戲又改編為傳奇《八義記》,近代京劇的《八義圖》,又名《搜孤救孤》的即據此改編。馬連良的《趙氏孤兒》,是為了迎接祖國建國十周年,於一九五九年根據馬健翎的秦腔同名劇本,由王雁改編而成的。這一套新劇藝術水平甚高,當初演出時,由馬連良演程嬰、譚富英演趙盾、張君秋演莊姬公主、裘盛戎演魏絳、張洪祥演屠岸賈、譚元壽演孤兒趙武、馬長禮演韓厥、馬富祿演晉靈公,等等。主角及配角都是最佳人選。全劇共有十四場,馬連良的程嬰佔了八場。他的演出贏得了高度的評價。是晚的演出,由高彤、穆雨及朱強先後飾演程嬰。三人的演出均十分出色,「馬味」十足。朱強在《繪圖說破》一場所唱的一段著名唱段「反二黄散板」〝老程嬰提筆淚難忍,……〞轉「反二黃原板」〝晉國中上下的人談論,……畫就了雪寃圖以為憑證,以為憑證!〞使觀眾拍掌,滿堂叫好。姜亦珊演莊姬公主,在《盜孤》一場唱的「二黄散板」〝我的兒莫啼哭隨恩公前往,娘與你你與娘天各一方。〞拉的高腔令觀眾動容,全場鼓掌。李宏圖演的孤兒趙武,聲腔亮麗,不愧為葉派小生的表表者,是晚也贏盡了觀眾的采聲。

 

十一號晚搬演了三套折子戲,分別為《遇龍酒館》(選自《胭脂寶褶》) 、《殺驛》(選自《春秋筆》) 及《二堂捨子》(選自《寶蓮燈》) 。一九三六年秋,馬連良把傳統折子戲《遇龍館》和《失印救火》連貫起來,編成了一齣首尾兼顧,唱念並重的《胭脂寶褶》。一九三九年初次演出,由馬連良演永樂帝、葉盛蘭演白簡、馬富祿演金祥瑞、劉連榮演公孫伯、茹富蕙演閔江。是晚的演出,由穆雨演永樂帝、張璡演白簡、周璞演閔江。演出了全劇二十四場中的第九場至第十三場。為了方便交代劇情,把第九場和第十場先後調換了次序。觀眾的反應也很熱烈。穆雨所演的永樂帝一出場唱的「二黄三眼」〝老王爺登大寶一統天下,人稱讚比堯舜半點不差。……〞已經立即能夠把握到觀眾的情緒了。《春秋筆》是馬連良於一九三九年排演的,這戲是吴幻蓀根據山西梆子《渾儀鏡》改編過來的。劇情很錯綜複雜,當年由馬連良前扮張恩,後扮王彥丞、張君秋演王夫人、劉連榮演檀道濟、葉盛蘭演差官程義、馬富祿演驛卒。全劇共十七場,今次演出第十場至第十一場。由高彤演張恩、李宏圖演程義、黄柏雪演驛卒。由於本事曲折,在折子戲中要在唱、白中交代劇情,頗有難度。但這齣折子把張恩殺身成仁的精神也算表達得清楚、動人。《二堂捨子》雖是《寶蓮燈》中的一折,亦經常單獨演出,有梅、程二派的演法,有時演出沒有《鬧學》及《打堂》。中國各地很多劇種中都有《二堂放子》一齣,例如漢劇、楚劇、河北梆子、桂劇、粵劇等。今次的演出由朱強演劉彥昌、馬小曼演王桂英。馬小曼為梅派傳人,演得端莊雍容,出場時唱的一段長長的「二黃慢板」〝後堂內來了我王氏桂英。……〞轉「二黃散板」〝莫不是二奴才把禍生?〞盡顯梅派青衣的唱功,贏得了「滿堂好」。

 

十二號晚上演《十老安劉》全劇,共十二場。此劇包括《賺蒯徹》、《淮河營》、《監酒令》、《盜宗卷》及《呂后焚宮》五個折子,其中《監酒令》和《盜宗卷》是傳統戲。《盜宗卷》是譚鑫培、余叔岩、馬連良三代老生的代表作。馬連良知道在《盜宗卷》之前本有《淮河營》這齣戲,起初卻找不到劇本。後來借到了漢劇《淮河營》的劇本,又從老伶工王德全處知道了《焚漢宮》的情節。編劇吴幻蓀又參考《前漢書》,在翁偶虹、景孤血二位編劇家的協助下,用了三年時間,編成本劇。唱腔的設計由著名琴師徐蘭沅負責。馬連良前扮蒯徹,後演張蒼、袁世海演劉長、葉盛蘭演劉章、馬富祿演欒布、李洪福前扮李左車,後演陳平、李玉茹演呂后。這一套戲是馬連良四十年代的代表作。馬派弟子如馬長禮、張學津、馮至孝、安雲武及今日的再傳弟子朱強等均會演這戲。這晚的演出,由朱強先演蒯徹,後演張蒼、李宏圖演劉章、黄彥忠演劉長、馬小曼演呂后、陳俊傑演李左車、黃柏雪演欒布、韓勝存演陳平、倪勝春演田子春,等等。雖然人物眾多,但劇情交代得很清楚,各人的演出均揮洒自如,觀眾看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不斷喝采。第五場李宏圖演的劉章,先來一句「內嗩吶二黄導板」〝微風起露沾衣銅壺漏響, 〞轉「回龍」〝披殘星戴斜月巡查宮墙。〞轉「嗩吶二黄原板」〝站立在金水橋舉目觀望,……〞再轉「西皮原板」〝憂國家只覺得神魂飄蕩,……〞最後「西皮二六板」〝用張良與韓信登台拜將,……〞簡直是響遏行雲!觀眾真是大飽耳福了。

 

三晚的演出,大會堂音樂廳都幾乎滿座,尤以第一、二晚。有很多外國的朋友都來了捧場,見他們也看得眉飛色舞,鼓掌頻頻。不過,英文字幕時有時無,且也頗為「袖珍」,美中不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