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343至公元前278年)為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他的生卒年份似乎還未有定論。在政治上,他是失意的,被「小人」讒言中傷,失信於楚王,前後兩次被放逐,「遵江夏以流亡」(《哀郢》)。最終,在長沙,書絶命的《懷沙》篇後,於「滔滔孟夏」(《哀郢》)的日子,自沉於汨羅而死。屈原最重要的詩作是《離騷》,這是古今第一長詩。我國著名的長詩多是敍事詩,如古樂府的焦仲卿詩《孔雀東南飛》長1785字,韓愈的《元和聖德詩》長1024字,白居易的《長恨歌》長840字,杜甫的《北征》長700字。《離騷》卻是抒情詩。屈原用了400句,共2490字,反覆抒寫了個人的情懷,其中只有少量的幾句談及家世。除了《離騷》外,在他其他多篇的作品中,如《九歌》、《天問》、《九章》等,他表達了自己有高潔的情操,不會與小人同流[1];自己因受人妒忌,受讒而失信於君王,以致被逐[2];在放逐中,心情鬱悶憂傷[3];自己將會以身殉國[4]。
從以上我隨意拾取的例子中,可見屈原在不同的篇章中,甚至在同一篇內,反覆申訴自己的不快感受,但同時,我們亦見到他的執著與不肯妥協。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除政治情感以外的其他生活細節。他用「鬱」字的次數是這麼多!彭咸,相傳是殷商時期的賢臣,因諫其君不聽而投水身亡。在「鸞鳥鳳皇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涉江》),「鳳皇在笯兮,雞鶩翔舞」(《懷沙》)的現實下,屈原走了彭咸昔日的不歸之路,「懷沙礫而自沈兮,不忍見君之蔽壅」(東方朔《沈江》)。
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離騷》
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離騷》
竭忠誠以事君兮,反進群而贅肬。《惜誦》
專惟君而無他兮,又眾兆之所讎。《惜誦》
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哀郢》
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懷沙》
心純庬而不泄兮,遭讒人而嫉之。《惜往日》
雖有西施之美容兮,讒妒入以自代。《惜往日》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漁父》
愁鬱鬱之無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悲回風》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娛。《悲回風》
情沈抑而不達兮,又蔽而莫之白。《惜誦》
心鬱邑余侘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惜誦》
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鬱結而紆軫。《惜誦》
心鬱鬱之憂思兮,獨永歎乎增傷。《抽思》
遭沈濁而汙穢兮,獨鬱結其誰語。《遠遊》
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離騷》
望三五以為像兮,指彭咸以為儀。《抽思》
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懷沙》
獨焭焭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思美人》)
臨沅湘之玄淵兮,遂自忍而沈流。《惜往日》
寧溘死而流亡兮,不忍為此之常愁。《悲回風》
孰能思而不隱兮,照彭咸之所聞。《悲回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