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日星期日

詞習作


江南好》
 
 心情好,漫步九龍城。打打書釘求學問,飲杯啤酒學劉伶。終日笑盈盈。
 
 

 《江南好》
 
 心喜悦,月下到長亭。吟誦詩篇求佳句,遠觀萬象以娛情。夜靜满天星。
 
 

《臨江仙》(詞人題材)
 
唐宋元明清各代,江山代有詞人。
詞人佳作究何云。
臨風懷故友,話別念親恩。
 
夜靜憑欄愁聽雨,更傷白髮如銀。
春花秋葉倍銷魂。
晚來嗟日盡,弄月在江濱。
 

 
《臨江仙》(日前於炮台山吃早餐有感)
 
早履山台難覓炮,曉天殘月如梳。
世間何日偃風波。
民歡同一笑,笑語似鳴鑼。
 
好友圍爐嚐美酒,共餐深井燒鵝。
你彈我奏共吟哦。
填詞和作對,弄月與研歌。

 

《臨江仙》(憶月前茶聚)

 前月旺中樓上飲,座前盡是豪英。
 興連光巧與興兄。
 榮章眉眼企,朱迪笑盈盈。

 論盡棋詩和粤韻,言談語語傾情。
 座中唯我暗中驚。
 棋才排最末,詩曲愧平平。

 

《臨江仙》(早起)

 陣陣寒風吹四野,心胸熱浪如虹。
 四書六藝未能通。
 遠山微含笑,處處儘綠叢。

 憶昔莊生曾夢蝶,世間萬象原空。
 明夷待訪記心中。
 白雲天外看,未見有遊龍。

 

《滿江紅》(填詞習作)

 凜凜寒風,吹過處、搖情落葉。
 遥望遠、白雲片片,水天相接。
 千卷詩書還未讀,流年似水無情別。
 酒滿杯、擁四五良朋,齊邀月。

 嘆人世,多轉折。
 風兼雨,雷和雪。
 苦習填詞句,臨江仙闋。
 倚遍樓頭思妙韻,氣寒心緒猶誠熱。
 翻詞牌、寫就滿江紅,深宵貼。

 

《虞美人●早起》

 潺潺陣雨樓台外,天海難分界。
 曉來瑟縮望群山,但見遠山愁困霧雲間。

 琴弦已斷難彈奏,只嘆琴空有。
 無聊唯下一盤棋,棋局全非嗟怨鎖雙眉。

 

《打油江南好●一天的開始》

 晨即起,覓食在官塘。薯餅更兼豬柳蛋,恍如身影在蘇杭。何處不天堂。

 

《打油江南好●午膳》

 真好味,牛腩配雲吞。淅醋豉油加辣醬,食完此碗倍精神。俯仰不求人。

 

《打油江南好●晚餐》

 香江好,一日嘆三餐。暮色蒼茫餐室往,酒酣飯飽意悠閒。與友共憑欄。

 

《西江月》(新一天)

昨夜一場好夢,今朝喜見春陽。
撫簫弄笛閱西廂,恍聽鶯鶯低唱。

酒暖堪宜共醉,肉香正合同嚐。
今天卻是讀書天,躲進小樓深巷。

 

《十六字令●冬三首》

 冬,霧掩青山景物朦。樓台上,料峭捲寒風。

 冬,耐冷寒梅傲雪風。芳容俏,羞我未從容。

 冬,好夢驚回意尚濃。相思淚,欲說已無從。

 

《臨江仙》(撞鬼?)

 半夜卧牀人未倦,窗外凛凛風聲。
 三更過後夢不成。
 推窗尋夜月,展卷對孤檠。

 耳畔似聞鶯細語,眼前恍見娉婷。
 相看無語意盈盈。
 銷魂當此際,伴我閱金經。

 

《十六字令●鬼離墓》

驚,半夜三更鬼現形。風吹過,對我笑盈盈。

 

《十六字令. 購書三首》

吾性嗜購書, 雖購而少讀, 卻照購如儀。吾常謂:聞得書香味, 怡情又養神。雖拮据而購書豪氣不減。 二月才過四日, 是月之糧油伙食舟車補貼費幾已耗盡無餘。心情悵惘, 忐忑不安之際, 作《十六字令》三首以解愁悃, 表我情懷。FB諸友如加接濟, 當樂受而心感之焉。

 哀,無事出街必破財。三千塊,轉瞬去無來。

 哀,滿屋皆書實不該。無餘米,惆悵漸痴呆。

 哀,寂寂樓前獨托腮。思懷亂,紅酒混茅台。

 

 《江南好●上廣州三首》

 心歡暢,結伴廣州遊。天氣微寒人熱切,明宵便可買歸舟。不必有閑愁。

 心歡暢,跳上直通車。穗北穗南將踏遍,黃昏那懼日西斜。群友笑騎騎。

 心歡暢,舉步别寒窗。午後羊城齊會友,夜來覓食嘆肥羊。着甚苦奔忙。

 

《江南好●廣州遊三首》

 羊城好,漫步上街遊。日出遠山微帶笑,夜來覓食樂忘愁。碟見兩鷄頭。

 羊城好,暢快把閑偷。越秀公園人越秀,白雲山上白雲浮。詩句再來酬。

 羊城好,友伴儘優悠。拜訪名師研粤藝,暢談樂韻意相投。山水望長留。

 

 

《攤破浣溪沙●集集句》

 西塞山前白鷺飛。
 長江江水鯉魚肥。
 無可如何水東去,雨霏霏。

 過盡千帆皆不是,望江樓上盼人歸。
 風雪驟來魂欲斷,眼迷離。

 

《如夢令》

 漫步城中深巷,思把舊遊尋訪。
 春意已三分,但見紅花開放。
 凝望,凝望,牽起一番懷想。

 

《減字木蘭花. 歲晚修車》

汽車入廠,修費萬三無價講。
急壞劉郎,彈盡糧銷氣概亡。

思量乏計,一步—驚心閉翳。
歲晚多愁,躲進西樓酒一甌。

 

《菩薩蠻●懷人》

 殘陽漸落人微醉,多年還有相思淚。
 歲月似水流,懷人意带愁。

 何當同把酒,但願人長久。
 鏡影鬢蒼蒼,晚風已轉涼。

 

《虞美人●情人節》

 年年歲歲情人節,情侶情懷熱。
 花前月下影雙雙,妾意郎情同擁賞花香。

 齊來共盡三杯酒,你我知心友。
 今宵暫莫説煩愁,記取浮生閑逸實難求。

 

《菩薩蠻●集東坡句》

 畫檐初挂彎彎月,孤光未滿先憂缺。
 枕上夢魂驚,曉來疏雨零。

 影孤憐夜永,永夜憐孤影。
 不見歛眉人,胭脂覓舊痕。
 

 

《生查子●西安遊》

 西安六日遊,古地今初訪。
 新歲喜來臨,雀躍中原往。

 古都名勝多,懷古情激宕。
 舊地現新容,欣喜河山壯。

 

《臨江仙●懷古》

 乙未西安遊六日,古都懷緬英雄。
 淮陰功業化清風。
 漢宮今不見,但見草叢叢。

 月下追賢情逝去,蕭何計捕蛟龍。
 可憐韓信陷深宫。
 二千年往事, 一旦湧心中。

 

《搗練子●上西安》

 新歲始,上西安。
 偷得浮生數日閑。
 南北東西遊玩去,江山錦秀盡新顏。 

 

《相見歡》

 楊妃相伴明皇,影雙雙。
 太白詩才無敵記沉香。

 花解語,深宮處,兩情長。
 誓約今生今世莫相忘。

 

《江南好●感冒》

 真沒趣,抱病過新年。喉痛頭暈流鼻水,有時地轉又天旋。求醫莫遲延。

 

 

《江南好●西安遊七首》

 西安夜,馬去接來羊。午夜炮聲聞不絕,恍如烽火起漁陽。身似在中唐。

 西安地,雁塔記群英。三藏取經西域往,弘揚佛法志堪驚。萬世永留名。

 西安地,懷古在臨潼。六國夷平歸我有,始皇氣概古無同。轉瞬卻成空。

 西安地,未見未央宮。炎漢宮庭今渺滅,淮陰功業一場空。到此念英雄。

 西安地,懷古大明宮。玄武門樓驚變起,世民繼位氣如虹。畢竟是真龍。

 西安地,懷古念玄宗。天寶開元稱盛世,馬嵬風起雨濛濛。嗟嘆竟途窮。

 西安好,自古已聞名。秦漢隋唐都在此,民豐物茂運隆興。千載帝皇城。
 

 

《長相思●見鬼》

 黑無常,白無常。
 黑白無常鬼一雙。
 今回定聽殃。

 心慌慌,意慌慌。
 夢見無常在屋樑。
 舌伸三尺長。

 

 

 

談《秦淮冷月葬花魁》一曲


談《秦淮冷月葬花魁》一曲

 

某天,與友人談論曲事,說到《秦淮冷月葬花魁》一曲,我們一致認為這是蔡衍棻先生寫得很成功的一闋名曲。這曲由梁漢威、尹飛燕原唱。梁漢威為這曲所度的唱腔很出色。生角出場的爽二流、乙反中板、乙反南音及尾段的乙反二王的腔都很有味道。連接各唱段的音樂也很動聽。梁、尹兩位老倌演繹得也很深情。唯一的瑕疵只是在唱小曲〈夜思郎〉時,尹飛燕將「我妝樓」的「我」字拉了腔,唱作「反六」,而「妝」字則唱作「工尺」。這裏,「我」字應唱作「反」,「妝」應唱作「六工尺」才合律。結尾所用的小曲〈送別〉旋律憂怨淒美。這小曲原本是美國作曲家奧德威(John P. Ordway)(18241880) 1851年所作的〈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後來流傳到日本。日本音樂家犬童球溪(18791943) 填上了日文歌詞,作成了〈旅愁〉一曲。中國的弘一法師(李叔同)18801942)留學日本時,曾接觸到這一曲,返國後,於1915年填上了中文歌詞,作成了在中國傳誦至今的〈送別〉一曲。

 

《秦淮冷月葬花魁》一曲的本事是說「秦淮八艷」之一的馬湘蘭在彌留時,她的知己錢謙益去看望她。馬湘蘭為錢謙益演了一齣《鳳還巢》後,撒手塵寰。這曲雖然寫得優美動聽,可惜本事卻是子虛烏有的。我們不要上了蔡衍棻先生的當,誤信曲中所說的是歷史真相呀!

 

秦淮八艷又稱金陵八艷,是明末至清初期間在南京秦淮河畔八位色藝才氣俱佳名妓的合稱。明朝末年,南京舊院(高級煙花巷)名妓輩出,盛極一時。當時許多文人在筆記小說和詩歌記錄了大量名妓的容貌和風采。(例如余懷的《板橋雜記》、冒襄的《影梅庵憶語》、錢謙益的《列朝詩集小傳》等) 清人張景祁在光緒十八年(1892年)編纂出版的《秦淮八艷圖》中,沿索秦淮河的歷史,選出八名最出色的妓女,是為「秦淮八艷」名稱之始。此八人為馬湘蘭(15481604) 、柳如是(16181664) 、顧橫波(16191664) 、陳圓圓(16231695) 、卞玉京(16231665) 、董小宛(16241651) 、李香君(1624-?) 和寇白門(1624-?) 。其實當中柳如是出身吳江,董小宛和陳圓圓主要在蘇州半塘發展,此三人與秦淮河關係不深,但仍因其美貌及傳奇性而入選。基本上,馬湘蘭逝世時,其他「七艷」尚未出生,所以曲中南音唱段所說「卿是秦淮八艷為魁首」是不合的。

 

錢謙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號牧齋,晚號絳雲樓主人、蒙叟、東澗老人。又,因其住址而稱虞山、因其職位而稱宗伯。他是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人,萬曆三十八年探花。他是明末清初時期文學領域的集大成者。在明朝時,官至禮部尚書。錢謙益比馬湘蘭年輕三十四年,馬湘蘭以五十六歲之齡逝世時,錢謙益才廿二歲呢。兩人並未有過一段「母子戀」。錢謙益愛的是比他年輕三十六年的柳如是。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錢謙益與柳如是共赴蘇州、嘉興遊覽,後二人相別,柳如是作《春日我聞室作呈牧翁》一詩。六月,錢謙益在松江作《催妝詞》八首,迎娶柳如是,二人正式結縭於芙蓉舫中。就這一段錢、柳之間的愛情故事,陳嘉慧老師曾撰寫過一曲《半生緣》。在甲申之變(1644)中,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錢謙益謀劃推舉皇室疏宗潞王朱常淓繼位為帝。但福王朱由崧最終繼位,馬士英出任內閣首輔。錢謙益懼禍,遂阿附馬士英。馬士英任命錢謙益任禮部尚書、協理詹事府並擔任經筵講官。弘光元年(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清軍南下,揚州危急。清軍兵臨城下,弘光帝出狩,柳如是勸錢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以手探水說:「水太冷了,怎麼辦?」柳如是奮身想跳入水中,卻給錢謙益拉住。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錢謙益被清廷任命為禮部侍郎,管秘書院事,任《明史》館副總裁。同年六月告病,清廷准予其還鄉並享受相關待遇。錢之仕清,被人嘲笑為「兩朝領袖」。辭官後,錢投入反清復明運動,更成為聯絡東南與西南抗清復明勢力的總樞紐。(錢謙益的詩文後來被乾隆帝下詔禁毀。)康熙三年,錢謙益病故,享年八十二歲。錢謙益卒後34天,柳如是自縊身亡。《清史稿》的《文苑傳》序言說:「明末文甚衰矣,清運既興,文氣亦隨之一振。謙益歸命,以詩文雄於時,足負起衰之責。」一般認為,錢謙益的「起衰」作用主要體現於批判明代詩歌、詩學,建立新體系。同時,以其文壇盟主的身份和地位,對後輩詩人提攜指導。錢謙益家有「絳雲樓」,以藏書豐富著稱。錢謙益自己說:「我晚而貧,書則可云富矣。」順治七年(永曆四年,1650年)十月,絳雲樓失火,大部分藏書化為灰燼。據說書樓起火時,錢謙益大叫:「天能燒我屋內書,不能燒我腹內書。」錢的著作頗多,詩文輯成《初學集》110卷、《有學集》50卷、《投筆集》2卷、《苦海集》1卷及外集多種,還撰有《錢注杜詩》20卷,編訂《列朝詩集》77卷、《吾炙集》1卷、《太祖實錄辨證》5卷、《開國群雄事略》等。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將《投筆集》、《苦海集》、

《牧齋晚年家乘文》、《錢牧齋先生尺牘》、《牧齋有學集文鈔補遺》、《有學集文集補遺》、《牧齋外集》、《牧齋集補》、《牧齋集再補》這九種併合出版,定名為《牧齋雜著》。錢謙益和柳如是的一生及彼此之間的愛情故事,除了已寫了的《半生緣》及《情殤舊山河》(吳偉鋒撰) 兩曲外,可著墨之處還多呢。

 

馬湘蘭是明代的女詩人、女畫家。據《秦淮廣記》載,她名守真,字湘蘭,小字玄兒,又字月嬌,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稱「四娘」。她秉性靈秀,能詩善畫,尤擅畫蘭竹。馬氏在繪畫上造詣很高,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連三次為《馬湘蘭畫蘭長卷》題詩,記載在曹寅的《棟亭集》裏。《歷代畫史匯傳》中評價她的畫技是「蘭倣子固,竹法仲姬,俱能襲其韻」。在北京故宮的書畫精品中藏有馬氏的蘭花冊頁。她的畫作在國外及拍賣市場一直被視為珍品。昔日,王國維(18771927) 在辭職歸里,整理行裝時見所藏馬湘蘭的蘭石小幅,曾賦詩二首,現錄上第一首給大家欣賞:「舊苑風流獨擅場,土苴當日睨侯王。書生歸舸真奇絕,載得金陵馬四娘。」在文學創作方面她亦頗具才華,曾撰有《湘蘭子集》詩二卷和《三生傳》劇本。馬氏還通音律,擅歌舞,並能自編自導戲劇。在教坊中她所教的戲班,能演出「西廂記全本」。馬氏生長于南京,自幼不幸淪落風塵,但她為人曠達,常揮金周濟少年。她的居處為秦淮勝處,慕名求訪者甚多,與江南才子王稚登(15351612)交誼甚篤。但,王稚登顧慮到兩人身份不同,未能勇於接受馬湘蘭。她給王稚登的書信收藏在《歷代名媛書簡》中。在王稚登70大壽時,馬氏集資買船載歌妓數十人,前往蘇州置酒祝壽,宴飲累月,歌舞達旦,歸後一病不起,最後強撐沐浴以禮佛端坐而逝。關於王稚登和馬湘蘭之間的愛戀故事,似乎還未有戲曲家垂顧呢。

 

我們的戲曲作家們,很喜歡以歷史人物,加上想象,創作戲曲。我們一不小心,很容易上當,將他們這方面的創作,視為歷史。我很希望他們在寫歷史人物時,同時也採用真實的歷史,使我們在看戲聽曲時,也可以上歷史的一課。